【阐释】眼中常见五彩光华而兼气喘促,郑氏断为五脏之精气外越,元阳将从目脱的危候,而治以三才封髓丹。然补坎阳之药,以附子为主;补离阴之药,以人参为先,调和上下,权司中土,用药又以甘草为归。
荡尽阴邪,迎阳归舍,火种复兴,而性命立复,故曰回阳。原方加天花粉三钱。
昧者若作风治,更发散以耗其中气,中气立衰,命即不永。刘宗厚在凉州,亲见大风起自西北路,死者数人,可为中风暴死之据。
法宜养阴清热为主,方用大剂导赤散,加洋参、黄连主之,解见上。既吐且泻,邪有出路,故湿霍乱为轻多生。
由是言之,伤寒恶寒,伤暑恶热。 可见郑氏在百余年前,对此汤之应用解说,实有其独到之处。
如痢之初起用芍药等汤,即痈疽初起宜攻之意也。世异时移,因机动变,使各得其所,不致夭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