夫热在气分,唇焦发渴,用干葛石膏知母汤,人人知之者。无寒热,脉又微大来迟,他人不见腹满,自言胀满,则外不胀,而内胀急,故断其淤血。
干葛黄芩黄连汤三味。汗后烦热,不可再汗,下后烦热;不可再下。
中而即病,名曰伤寒;不即病者,其寒毒藏于肌肤,至春变为温病,至夏变为暑病。又立芍药甘草附子汤,治血分恶寒。
夫春温、夏热、秋凉、冬寒者,四时之正气也,以成生长收藏之用。今余详注仲景之痉病于前,次述三公之论于后,则外感六淫,内伤致痉诸条皆全矣。
按之濡,则内无痰饮食积,但是气痞。详注结胸、头汗、发黄门。
阳明表解里热,则用白虎汤。胁肋在身之侧。